商業一下,來看看廣告吧

2018年9月13日 星期四

日本印象二三事

(圖片取自日本觀光局)






說完了韓國,來聊聊日本。

雖說我在韓國的時間比較久(當了一年的交換生),而日本只是陸陸續續地去過好幾趟(工作、旅遊皆有)。但很奇怪的,日本給我的親切感卻比韓國要高。或許,只能歸因於一般常說的「投緣」程度不同吧?

我向來覺得要給一個群體,好比一整個國家的人民下個定義、或者用某種動物的形象來比擬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為你可能會覺得某部分像、但某些地方又不那麼吻合,而唯一的例外就是日本。提起大和民族,我可以毫不猶豫的把「螞蟻」的形象與他們做連結。因為他們整體勤奮與守序的形象實在太過鮮明,有時候偏執到實在是可以用「病態」來形容的程度

舉個例子。婚後有一次我和Sarah去京都自助旅行,旅程那天是我們第一次利用都內巴士。我在看好時刻表的時間後就坐在候車亭的椅子上開始看手機,而Sarah則像我們一般在台北等公車一樣,不時抬起頭來看看車來了沒有。幾次之後,她好奇問我了:「欸,你都不留意一下,不怕車過了沒搭到嗎?」我那時沒回答她,只是要她去看一看時刻表的標示,說:「時間沒到,車不會來的。」
她完全不信,認為哪有可能這麼準時。不過當巴士準1336停在公車站前的時候,她那個下巴闔不上的表情我現在還想笑。對,這就是日本,歡迎來到這個有病(各種稱讚意味)的國度~

日本的執著表現在許多的層面。除了巴士以外,另外有件事情也讓Sarah印象深刻。她在出發前想說會走不少路,於是買了雙輕便好穿的白布鞋來備戰。回來後發現不僅是鞋面沒怎麼髒,竟然連鞋底都沒沾到多少灰,乾淨程度讓她非常的訝異。除了季節氣候的因素外,我們都認同沒有人為的自發愛護及清潔,是不可能達到這個程度的。日本那個自治自律的程度,由此可見一班。

他們在小處細節上細膩的程度,常常會讓世人感到讚嘆而留下極佳的印象。然而深入去認識這個國家,會發現它的美好有時是靠著牴觸人性的壓抑來達成。日本的排他性之強(韓國也是),若非是出生於這個蟻窩當中的一份子,是很難融入於這個社會結構的。

「重視群體的和諧遠甚於個人獨特性」這件事幾乎深埋於每一個日本人的基因裡,特立獨行的異端份子只能以各種偏鋒、極端的方式來凸顯自我的存在不被抹滅;諷刺的是,這促使那些異端創造出來的成果非常前衛,甚至以世俗的標準來看屬於「變態」的層次。極端的困頓與壓抑是滋養藝術創作的土壤,有時候真的一點也不假。
而關於群體的和諧這點,Sarah在看Netflix的實境秀<雙層公寓:都會男女>時的感想我覺得非常貼切:一群戴著面具的人互相試探來試探去,滿滿的阿雜😡!

之前有日本友人問我既然很了解日本文化,怎麼沒考慮移居日本生活?
我想也沒想就拒絕他了。我是很喜歡及欣賞牠們文化中精粹的部分,但要求要像個成熟人般能讀懂空氣(空気を読む)會看臉色、謹小慎微不給人製造麻煩的活著過這種憋死人的生活幹嘛啊(翻桌)

從這個角度切入,我非常喜愛台灣在人情熱絡與分際尺度之間的恰到好處。(順說,也頗受阿本老韓港仔及很多老外的歡迎XD)那麼,下一篇就來聊聊台灣好了!?(真的有人想看嗎欸)

其實日韓都還有許多東西可以再聊,有餘力的話再來發展成系列文吧…(挖坑挖坑)

0 意見:

張貼留言

不要害羞,來留個言吧,無論長短都很歡迎喔!

歡迎你(妳),來訪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