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一下,來看看廣告吧

2018年10月12日 星期五

好文導讀:他山之石看地方創生

(圖片來自網路)
上回寫完大稻埕地方再造的走訪感想(這篇),覺得有點意猶未盡,應該有更細節的東西可以討論才對。

後來有幸拜讀一位作/報導者在上下游所刊載的幾篇文章,提供了日本在「地方創生」的成功與失敗經驗。其中所提到的關鍵因素,我覺得和大稻埕的重塑脈絡相當契合。

以下就把相關的幾篇文章推薦給大家閱讀,順便來寫寫我自己的觀點與看法吧。

導讀1:專訪》從《自遊人》雜誌到《里山十帖》旅館,岩佐十良展現「鄉間豐饒的生活風格」
第一篇的重點聚焦於「在地化」,沒有多餘的干涉、變造。地方本來所具有的文化與資源,在當地人眼裡或許是平凡且習慣到了極點的生活日常,對異地而來的訪客卻有著強烈的吸引力。
這當中的原因其實不難理解,只要互換一下立場,思考彼此之間的「有」與「無」就可以明白。因此,保留最自然最真實的一面,不偏離原根精神的延伸,才能從既有的土壤中開出花來。

導讀2:日本地方創生推手木下齊:讓地方過得富足,有特色產業不怕人口少
導讀3:「為了拿補助,把精力花在根本不賺錢的事情」,木下齊從日本商店街看地方創生
而後兩篇的重點,則側重從商業與經濟的角度切入,探討「獲利」與「獨立自主」的重要性。
非常現實地,沒有足以支撐生活運轉的獲利(資金),就不可能有任何推動計畫和行為的動能。然而在有強制力與公權力的政策介入下,原本扶助引導的美意卻可能形成發展的阻礙 ─ 不屬於在地範疇的投資、急就章而與原生精神文化完全脫鉤的改造計畫等等,都可能成為扼殺發展的兇手。
取之於地方,用之於地方,才是永續發展的恒動力與關鍵。

大稻埕的模式與方向,很幸運地都避開了這些陷阱。然而台灣還有很多的老街、夜市、文創園區,就沒有這般的好運,用千篇一律的方式打造與傳統在地精神格格不入的建物或未經考慮引進不適合的商家來訴求、招攬觀光客。
下場就是看客覺得無聊,而地方也陷入了另一種困境。

舉深坑與大溪兩條老街來對比,可以很容易比較出差異。同樣是具有巴洛克風格的牌樓式建築,大溪老街上的數量與完整精緻度都比深坑來得更好。但深坑老街經過整體而有系統、思考的整理改建之後,整條老街呈現出來的氛圍是有著一致性與延續性的 ─ 圍繞著豆腐的產業主軸、沒有過多不合適的商家干擾。集順廟的改建,更是投注了台灣本土老藝師的手藝,運用細緻的雕花把曾有的復古風格再次重現。

有了原根精神,美感就會自然而蓬勃的流露。

而大溪老街雖有著保存完善的老街建築與福仁宮 ─ 我猜或許正因如此,其發展的脈絡思考並不如深坑那樣著重於改建修復。
也因此,相較深坑老街就缺乏了那種整體性的考量;也沒有著手進行更細緻的風格氛圍營造。雖然有大溪情人橋的規劃,在建築樣式上做到了與街區巴洛克風格的互相呼應,但放任不協調攤販的進駐使視覺變得雜沓,既有的老店群未進行適度的翻修更新也難免給予遊人一絲陳舊感。去年去玩的時候還不覺得,但上週去逛逛的時候卻很明顯的感覺商業化了。

說起商業化,這向來是個讓人頭疼的問題。就像前面所說的,沒有收入來源,再好的計畫也沒有執行的空間。但引入外資(無論公/私),主導性就很難落在當地人的手中。倘若策劃的單位或投資者對當地的文化沒有足夠深入的了解或根本不感興趣,就會形成空洞而無意義的改造與浪費。
然而實際上,成功的經驗指出了一個關鍵 ─ 商業化本身是無罪的。善加包裝及推動原本在當地就有價值的產業,除了確實促進在地經濟的活絡、幫助當地人以外,商業化也不至於與原生文化脫鉤而充滿銅臭味。當然,這需要教育、專業者的協助與充分的時間來成長。

雖說這種城鄉/老街的再造其實是不那麼簡單的文化工程,可喜的是近年似乎有越來越多的熱忱者投入。明年開始也是「地方創生元年」的伊始,期待能有更多成功的轉型再造開花結果嘍!





2018年10月11日 星期四

2018年10月4日 星期四

重現風華的台北一角 - 大稻埕

偶爾嘴饞的時候,Sarah會提議到民樂街去吃一碗骨仔肉湯。我常常笑她:「這好像不是妳的家鄉味欸?」

她會抗議,說她愛的是那種傳統古早而溫潤的味道。
我完全懂。這也是我們最近常往迪化/民樂一帶跑的理由。

在很多台北人的記憶裡,迪化就是年貨大街的同義詞。要再深入描述它的形象,大概不脫這幾個:中藥、茶葉、布料、南北貨、啊,還有霞海城隍廟拜月老,很靈。

城市重心落在城東的那些年,賣著茶業布匹中藥南北貨的迪化街就像個暮氣沉沉的老人,提不起活力,也勾不起遊人看客的絲毫興趣。

然而大稻埕絕對是具有獨特美感和文化涵養的。接替了艋舺衰落後重要商業與物資集散中心地位,自然是商賈貴人與文人墨客匯聚流連之處,百年來可說看盡各式文化流行的興衰輪轉。

洋樓洋行與閩南店屋氣派不在話下、台式酒家(江山樓/東薈芳)與西餐廳(波麗路)各領風騷、霞海城隍廟與大稻埕教會並存不悖,在在顯示它的包容大度與璀璨風華。

只可惜隨著時間推移,曾經的風華不再。大稻埕在人們的記憶中逐漸歛去了原有的光彩,成了印象中的一紙蠟黃,賣著老派貨品的陳舊模樣。


所幸,有志之士的熱情,讓大稻埕不至於就此凋敝失色於歷史的洪流之中。

2008年開始,「台客藍」陶藝品牌入駐大稻埕。這個品牌的背後,有一個低調的微創業團隊在運作。團隊的宗旨,在於讓大稻埕展現它獨有的經濟與文化面貌。因此,他們循根溯史,順著大稻埕發展的軌跡找出了相關聯的產業,並隨之延伸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再以不同的力度與有關方合作或投入,進行產業的扎根與茁壯。

唯有清晰的理解與抓緊土地的文化脈絡,才能想清楚這個地方需要什麼、不要什麼。
團隊的努力,讓大稻埕避開了土地炒作、風格不符的投機經營者進入而破壞整體性等等可能衍生的問題。當中許多的細節,不妨去看看新商業模式復興大稻埕這篇專訪,有很詳盡的說明與論述。

從遊客的反應與人潮觀察,這10年的努力是成功的。如今不但外國的遊客喜愛登門造訪,本地的年輕族群也能領略這重新包裝、淬鍊過後的年代風華,共同欣賞這種以文化傳承滋養的在地美學。

常常聽到一種說法,說「台灣沒有美感」。其實台灣不是沒有。台灣缺的,是沒有培養足夠的美學認知與教育。有很多的元素是我們習以為常、慣於忽略的。一旦好好的加以琢磨洗鍊,就會展現精彩的光華。

大稻埕,就是最好的例子。

2018年9月30日 星期日

大手小手包餃子

包餃子是Sarah的獨門絕活(真的,我覺得外面的餃子難以跟她所包的匹敵)。發覺有好一陣子沒包來吃了,嘴饞如我們一家三口趁週末假日摸上了菜場採買去。皮小妞算是口味獨特的小孩,連有些大人都敬謝不敏的韭菜水餃她可是吃得很歡樂XD。不過我們家最愛的水餃還是芹菜餡料的,除了滋味清爽不說,芹菜特有的脆脆口感也是讓人上癮的好理由。

想來用芹菜包餃子的人大概不多,因此當Sarah提著三大把芹菜去結帳的時候菜販阿嬤很狐疑的盯著她問:買這麼多哦?
哈哈,芹菜餃子可說是意料之外的好吃啊!我也是吃過一次就愛上了哪。

由於芹菜的香味很突出,因此我家Sa主廚大人在內餡的調味上會下得稍重一點。醬油、麻油、鹽巴是基本款,灑點雞粉提味;最後再打顆雞蛋增加豐厚感與稠度,用力攪拌均勻後就可以上桌開包嘍!

瞧Sa主廚大人和跟班小幫手專注的模樣,料想這回也是教人滴口水的一桌美味啊。

2018年9月25日 星期二

2018年9月14日 星期五

我們都該義無反顧的向前
















我身在一個桎梏的牢籠

望著天
卻難以拍翅高飛

望著海
卻難以泗游潛泳

只因那無以名狀的惡
將我周身束縛
四肢綑綁

它們面目可憎
囂叫著欲將我扯入暗浪
它們深懼惶惶
嘶吼著欲催我掉入迷障

而我知道
我知道

那惡已臻至強弩之末
其聲洶湧  其勢浩大
不過在掩飾將碎的浪花

我知道
始終知道

暗魘的盡頭
終將迎來我奮起追尋  久待的光


2018年9月13日 星期四

日本印象二三事

(圖片取自日本觀光局)






說完了韓國,來聊聊日本。

雖說我在韓國的時間比較久(當了一年的交換生),而日本只是陸陸續續地去過好幾趟(工作、旅遊皆有)。但很奇怪的,日本給我的親切感卻比韓國要高。或許,只能歸因於一般常說的「投緣」程度不同吧?

我向來覺得要給一個群體,好比一整個國家的人民下個定義、或者用某種動物的形象來比擬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為你可能會覺得某部分像、但某些地方又不那麼吻合,而唯一的例外就是日本。提起大和民族,我可以毫不猶豫的把「螞蟻」的形象與他們做連結。因為他們整體勤奮與守序的形象實在太過鮮明,有時候偏執到實在是可以用「病態」來形容的程度

舉個例子。婚後有一次我和Sarah去京都自助旅行,旅程那天是我們第一次利用都內巴士。我在看好時刻表的時間後就坐在候車亭的椅子上開始看手機,而Sarah則像我們一般在台北等公車一樣,不時抬起頭來看看車來了沒有。幾次之後,她好奇問我了:「欸,你都不留意一下,不怕車過了沒搭到嗎?」我那時沒回答她,只是要她去看一看時刻表的標示,說:「時間沒到,車不會來的。」
她完全不信,認為哪有可能這麼準時。不過當巴士準1336停在公車站前的時候,她那個下巴闔不上的表情我現在還想笑。對,這就是日本,歡迎來到這個有病(各種稱讚意味)的國度~

日本的執著表現在許多的層面。除了巴士以外,另外有件事情也讓Sarah印象深刻。她在出發前想說會走不少路,於是買了雙輕便好穿的白布鞋來備戰。回來後發現不僅是鞋面沒怎麼髒,竟然連鞋底都沒沾到多少灰,乾淨程度讓她非常的訝異。除了季節氣候的因素外,我們都認同沒有人為的自發愛護及清潔,是不可能達到這個程度的。日本那個自治自律的程度,由此可見一班。

他們在小處細節上細膩的程度,常常會讓世人感到讚嘆而留下極佳的印象。然而深入去認識這個國家,會發現它的美好有時是靠著牴觸人性的壓抑來達成。日本的排他性之強(韓國也是),若非是出生於這個蟻窩當中的一份子,是很難融入於這個社會結構的。

「重視群體的和諧遠甚於個人獨特性」這件事幾乎深埋於每一個日本人的基因裡,特立獨行的異端份子只能以各種偏鋒、極端的方式來凸顯自我的存在不被抹滅;諷刺的是,這促使那些異端創造出來的成果非常前衛,甚至以世俗的標準來看屬於「變態」的層次。極端的困頓與壓抑是滋養藝術創作的土壤,有時候真的一點也不假。
而關於群體的和諧這點,Sarah在看Netflix的實境秀<雙層公寓:都會男女>時的感想我覺得非常貼切:一群戴著面具的人互相試探來試探去,滿滿的阿雜😡!

之前有日本友人問我既然很了解日本文化,怎麼沒考慮移居日本生活?
我想也沒想就拒絕他了。我是很喜歡及欣賞牠們文化中精粹的部分,但要求要像個成熟人般能讀懂空氣(空気を読む)會看臉色、謹小慎微不給人製造麻煩的活著過這種憋死人的生活幹嘛啊(翻桌)

從這個角度切入,我非常喜愛台灣在人情熱絡與分際尺度之間的恰到好處。(順說,也頗受阿本老韓港仔及很多老外的歡迎XD)那麼,下一篇就來聊聊台灣好了!?(真的有人想看嗎欸)

其實日韓都還有許多東西可以再聊,有餘力的話再來發展成系列文吧…(挖坑挖坑)

2018年9月6日 星期四

韓國印象二三事


(圖片取自韓國觀光公社)

上兩篇都提到了韓國,這篇就來寫我對韓國的種種印象吧。

我是上個世紀去韓國的()。那剛好是亞洲金融風暴發生的風口,韓國受創很深。因此,那個時候的韓國人心情很複雜 - 同為亞洲新興實力經濟體,台灣在風暴中受到的傷害相對輕微,讓韓國人十分難堪。但韓民族深刻在血液中的好勝心又不容許他們輕易低頭。於是,到韓國的第一課實在是令我永生難忘-剛認識的韓國學長和我爭執台灣與韓國的人均收入孰高孰低,當下真的非常傻眼

對,高麗虎就是這麼愛爭。喜歡在運動比賽裡動手腳的惡名昭彰、在組織裡共事的強悍、或者是社會階級尊卑上下的明確束縛,都很明確給人一種揮之不去的不良印象。

反過來說,這也代表了他們很團結、很直接很敢衝,有重視禮教的那一面。

如果沒有利益的相衝突,老韓對朋友其實算是挺有義氣的(也蠻照顧後輩人)。我住在學校宿舍時,大四()舍長的權威很大。剛入住第一次晚點名後他問我,是不是怕他?我說不是,是尊敬。同舍裡除他以及另外兩位和我同級(大二)的室友都露出一種「喔你很理解嘛」的感動神情。後來在辦迎新的時候他們對我就手下留情了,我的同級室友甚至跳出來幫我擋酒XD。【題外做個說明:韓國每年的迎新活動喝酒都喝很大,歷來都有新生被灌到死的事件發生,算是個陋習。而幫我擋酒的室友是把整瓶剛開封的真露燒酒一口氣乾掉...真的猛💀】

說到酒,絕大多數的老韓是頗好杯中物的,不管男女都一樣。我曾經有次和學弟兩人去和韓國女生喝酒。當時我們都已去了一段時間,酒量也訓練得有點底子。誰知那次喝下來結果竟然是兩個女生半夜叫計程車把我們送回宿舍再自行搭車離開...唉,真是不堪回首。之後有次我問韓國朋友:「你們說冬天天氣冷喝燒酒取暖,那夏天呢?」他老大理直氣壯回我一句:「喝啤酒消暑啊!」好好好,你們愛喝我知道,服了你們了~

別看今日「韓流」的文化魅力全世界發威,上個世紀在韓國街頭看到的時尚真的頗嚇人-男生喜歡把POLO衫的領子立起來、穿著年輕款且閃亮質感的西裝但是把袖子拉到手肘,女生的妝容與穿搭偏深色系,深紫接近黑色的口紅很流行。從街頭到巷尾看到的幾乎都是如出一轍的複製版型-回想起來真是驚悚無比。不過早在那個年代,人家就有文化輸出的實力了。有一點年紀的朋友應該還記得酷龍、S.E.S、H.O.T這些名字吧?那可是最早一波「韓流」的始祖啊。

不得不讓人佩服的是,他們在選定目標後盡力去拼的態度。現階段韓式流行文化之所以對外能獲得成功,是他們在基本功的訓練、培養,創意挖掘,以及精準行銷的總和。不僅只是娛樂產業,在設計國家品牌、公共建設改造方面也是一樣,投入紮實的準備與發想。(詳見這篇報導:看看首爾,台北能否因此脫胎換骨?)

光鮮的這一面背後,韓國有他自己必須面對的深沉問題。除了演藝圈驚人的潛規則偷拍事件等,反映出掌握權力者的粗暴與恣意妄為外;韓國本身偏保守重階級秩序的內在價值,也成為年輕人面對世代鴻溝時沉重的負擔與壓力來源。(詳細可以參考這兩篇文章:恐怖的韓版想像共同體-「地獄朝鮮」地獄朝鮮 南韓年輕人的就業悲歌)

同在東北亞生活圈與文化圈裡,韓國有很多特質境況與我們極為相像,當然也有極為不同甚至完全相反對比的一面。不論是相同或相異之處,其實都很值得我們借鏡拿來省思和參考。還可以談說的故事還有很多,但篇幅太長,就先到這裡打住吧。有機會再開第二篇!?(挖坑但不一定會補的作者飄走~)

不過做個預告,下一篇會來聊聊另一個跟我也很有緣份的國家-日本!
期待期待吧。(會有嗎XD)




2018年9月1日 星期六

在家烤肉 - 輕鬆享受美味DIY


話說我公司的斜對角有間燒肉店,每天下班的時候總會遭受烤肉的香味攻擊;好巧不巧Sarah公司的隔壁也有家知名的關東煮&燒烤,她也被炭烤的香味荼毒了很久。
終於在休假日前我們不約而同地吐出了「好想吃燒肉哇!」的感嘆XD。於是趁著週末,在家裡開伙享受烤肉DIY的滋味嘍!

兩大一小在家裡自己烤肉既輕鬆又方便。只要搞定小人兒愛吃的白飯與青菜,大人就可以任意隨自己的喜好在賣場採購想吃的食材及數量,不用擔心浪費。備料完畢之後,在桌上擺出飛利浦的黑晶爐(好用!火鍋烤肉兩相宜)及烤盤,就可以開心享受烤肉趴啦!

瞧,今晚的食材有牛小排、香菇、韭菜、年糕、豆腐、金針菇,簡單的食材但可以吃得豐盛滿足!肉類只要新鮮有厚度,直接加點海鹽或岩鹽就可以烤得十分美味。

香菇也是同樣,但個人更推薦甚麼都不加的烤法,可以吃出香菇本身的甜脆度及水分;至於同是菇類的金針菇,以往我們都是用錫箔紙裡面淋上日式醬油的方式包起來烤。這次改採直接塗奶油放烤盤的方式處理,也別有另一番滋味。

啊那個很妙的韭菜...是Sarah的推薦,說烤起來會很香很好吃,就興致勃勃的來嘗試了。只可惜不知道是否買到的韭菜太老,或是直接擺盤上的火候很難控制,烤起來不是過熟就是太生,改拿錫箔紙出來包才好一點

豆腐雖然好吃,但滋味清淡勢必得加點烤肉醬調味。而烤肉醬滴在烤盤上容易沾黏、豆腐本身也容易烤焦,放錫箔紙裡熟度也不是很理想,有點可惜。

最後是那個年糕,因為我不愛吃所以pass(喂!)。沒辦法...雖然本人曾經在首爾生活過一年,但是對於年糕這個堪稱韓國國民美食、也隨著韓劇海外熱播而風靡世界的東東就是完全無感,所以...殘念(默)。


偶爾想打打牙祭的時候,在家烤個肉吧!


#記得開窗通個風
#缺點是烤肉味道很可能餘韻繞樑個兩三天散不掉哈哈哈

2018年8月30日 星期四

來點美式幽默舒舒壓 - 整集都讓人開懷大笑的Better late than Never

(圖片取自網路)
昨晚在Discovery Asia看到這個旅遊實境節目,開場才5分鐘就已經爆笑連連,立刻被吸引住整個目不轉睛的看完。其實看到一半就在想:「咦?這該不會是美國版的『花漾爺爺』吧」?

事後查了一下,還真的是欸。(出處:美國版花漾爺爺<Better late than never>於NBC播出)

雖然我沒看過原版,不過美版這些阿公們信手拈來的胡鬧瞎搞大吐槽實在是太有趣了!老美很清楚他們自身那種自大、粗魯的刻板形象,玩起文化碰撞的反差極具效果。再加上美式幽默在吐槽這一塊的精準與狠辣,以及尺度開放的程度其威力都非常驚人。只要公開明定個人不可碰觸的範圍後,在其它領域怎麼酸怎麼尻洗都百無禁忌,甚至當事人自己的自嘲有時候還更狠更徹底,這常常是處於亞洲文化圈的我們難以想像的。記得先前所看的The Comedy Central Roast of Bruce Willis<布魯斯威利的吐槽大會>就整個是笑彈連發,吐得讓人是大呼過癮、意猶未盡。

相較之下韓國原版的元素我猜比較聚焦在細膩的部分如人的情感連結等等。雖然也是文化碰撞,但可能更柔性一點(畢竟沒有看過,不敢妄下斷言)。韓綜比較常看到在節目內塞個幾段溫馨或勵志的內容或文字等,可能這與他們也深受東亞儒文化的影響有關。不是說不好,但有時看著在情緒上難免有點矯情或勉強的感受,我反而比較喜歡老外那種吐完了上前擁抱結果又偷酸個一兩句的真摯感XDD

不過韓綜真的蠻厲害的。它們很精準的抓住了綜藝節目「玩」的本質。不管是玩遊戲、玩題材、或者是讓觀眾有一起跟著玩的感受,都做得非常到位。

反觀...嗯,不要罵好了,反正大家都知道問題在哪~
思考的靈活與自由,我們真的有好長好長的路要走啊...

2018年8月27日 星期一

給我們那皮皮的、小小的親愛的

在手機裡翻到這張照片,愣愣地看了好久。

那隻熊熊是皮皮妞最愛的好朋友。即使現在這麼大了,她仍然和它形影不離;不管是去幼稚園或睡覺,它都是皮皮妞最安心信賴的夥伴。

看到它,就會不自覺地連結小人兒各種表情與身影神態。不管是古靈精怪的吐舌偷笑、淘氣撒嬌、甚至是癟嘴大哭的模樣,每一個輪廓都無比清晰。

或者,這就是為人父母的愛吧。

妳人生的旅行才剛起步。不論是現在的搖搖晃晃或等妳大了總有疲憊的時候,想找個地方坐下來 ─ 
放心,親愛的,我們都在。

2018年8月26日 星期日

雷店的微心得

有時候,真的會露出⇦那張喵星人的表情哪

事情發生在今天中午。下著大雨還是得帶皮皮妞放風的假日,我們到了北市信義區的某年輕感強烈的商場()。在餐廳層繞了一圈之後,我們決定在某地名()某動物(*2)牧場餐廳用餐。

殊不知,真是個無意間讓我撞見許多熟悉的老朋友、淚流滿面的驚喜呀

唔?撞見熟悉的老朋友?甚麼意思?

薯條像麥當勞(不加鹽版)、脆炸雞像啦雞腿堡、通心粉像薩利亞、果汁像每日C、唐揚雞像繼光香香雞、燒肉片像吉野不對,吉野家還比較好吃()

 

你看你看,滿滿的驚喜感有沒有!?

超想衝進廚房向主廚致意的()

2018年8月19日 星期日

河濱公園放風去

從永安漁港回來,時間其實還早。果不其然我們家野丫頭皮皮妞還不想回家,無視她親愛的阿爸阿木已經處於騎協力車騎到曬昏+鐵腿的脫水狀態~

「欸,怎麼辦?」

小人兒還精力充沛,這麼硬拉回家鐵定也是弄得人仰馬翻雞飛狗跳,還是找個地方放放風好了。

車頭一轉,開往觀山河濱公園去。停車放阿木在車上放空發呆,阿爸下車陪小公主跑步跑步。小人兒看到整片綠油油的草地早就樂開了,一溜煙就竄得老遠在那裏喊「把拔快來~」

,可憐一下你阿爸的腿啊!

是說這一段的草地蠻不錯的。旁邊有教練帶著大孩子在練習足球,細看草叢裡居然還冒出不少白白的蕈菇,對小人兒來說是個很新鮮的體驗。


本來還怕小人兒玩太開心,要把她拉回家不容易。誰知道旁邊飛機一起飛小人兒立刻嚇得跑回來~等妳再大一點不怕飛機引擎聲了,再來這裡運動吧!


歡迎你(妳),來訪的客人。